西方音樂史類的書籍往往都是厚重的大部頭,讀起來深奧且晦澀,讓人望而卻步。而這本《最美的音樂史》卻稱得上是一本妙趣橫生的音樂史著作,用一系列奇思妙想的故事匯成一部迷人的音樂史,是適合所有人的音樂入門書。
本書的作者是德國文學家魯道夫?赫富特納,他出生于1947年,1973年開始發表兒童讀物、劇本、廣播劇和電影腳本等,曾獲得德國青少年兒童文學院大獎。譯者為王泰智和沈惠珠,王泰智先生早年學習日耳曼語言文學,長期從事外交工作,在德語國家生活近30年,曾任中國駐德國漢堡總領事,退休后致力于翻譯事業,與夫人沈惠珠合作出版多部譯作。
書中以一支骨笛的童話故事開篇,生動有趣的講述不禁讓人思考原始社會中人與樂器的關系。希臘神話中年幼的赫爾墨斯用龜殼和羊角發明了里拉琴,后世的提琴、吉他、豎琴等弦樂器都由此演變而來。中世紀時期修道士們發明了記譜法,所以教堂里的唱詩歌曲才得以流傳下來?!白髑摇弊鳛橐粋€嶄新的職業最早出現于文藝復興時期。到了巴洛克時期(17世紀-18世紀中),歌劇被發明了出來,并且很快在宮廷中流行起來,成為王公貴族的娛樂項目。而德國的巴赫則是巴洛克音樂的集大成者,被后世譽為“西方音樂之父”。
大器晚成的宮廷樂師海頓,少年成名的天才神童莫扎特,命運坎坷卻絕不服輸的貝多芬,這三位古典主義(18世紀中-19世紀初)音樂巨匠,讓維也納成為歐洲音樂中心。出生教師世家的“歌曲之王”舒伯特,把一生獻給祖國波蘭的“鋼琴詩人”肖邦,將鋼琴演奏技術發揮到極致的李斯特,開創了標題音樂的柏遼茲,以及斯美塔納、瓦格納、比才、羅西尼、威爾第等等許多音樂家們則打造了浪漫主義(19世紀初-20世紀初)的音樂盛世。
受印象派繪畫風格影響的德彪西開創了獨樹一幟的印象主義音樂?!氨憩F主義”則是在戰爭和動蕩影響下出現的,表現恐懼孤獨甚至刺耳痛苦的音樂,勛伯格的無調性音樂應運而生。源于美國黑奴的“爵士樂”開啟了流行音樂的大門。在本書的最后,作者說了“貓王”普雷斯利的成長故事,一個羞澀的農村小男孩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搖滾巨星的。
這本書中的故事既是關于音樂史的,也是關于文化史的。赫富特納將音樂的發展過程敘述得通俗易懂,以親切的方式展現了樂器的變化、作曲家及流派的發展。
在讀這本書的時候,如果能聆聽書中涉及到的樂曲,感受會更加深刻。推薦曲目如下:
巴赫《哥爾德堡變奏曲》
莫扎特《費加羅的婚禮》
貝多芬《命運交響曲》
比才《卡門》
斯美塔納《沃爾塔瓦河》
肖邦《革命練習曲》
柴可夫斯基《四季》
舒曼《蝴蝶》
